“代表通道”首亮相 兩會上三條通道是怎麽來的?|兩會|全國人大|通道_新浪新聞
“代表通道”首亮相 兩會上三條通道是怎麽來的?|兩會|全國人大|通道_新浪新聞 时间:2025-07-05 07:12:54
"
原標題 “代表通道”首亮相 獨家梳理:兩會上的三條通道都是怎麽來的?
來源:中國之聲
據中國之聲《新聞縱橫》報道,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昨天上午正式開幕,會議開始前,今年兩會的“代表通道”正式開啟,與之一同亮相的還有10位全國人大代表。至此,本次全國兩會開設的“代表通道”、“委員通道”和“部長通道”已經全部亮相。
“部長通道”大家已經非常熟悉。繼去年黨的十九大上開設“黨代表通道”之後,今年全國兩會首次開設了“代表通道”和“委員通道”,形成了通道“全覆蓋”。通道不過十多米,形成卻非一蹴而就。
曆史最久的“部長通道”如何演變至今?
“部長通道”最早出現,它的形成,可以套用魯迅先生的一句名言:會上本沒有“通道”,采訪的記者和被采訪的部長多了,也便成了“通道”。2008年以前,通向會場的通道是名副其實的“混合采訪區”,出席、列席會議的部長被記者自由圍堵,場麵經常狼狽不堪。2008年開始,通道上多了秩序線;2009年又添了話筒架;2010年,配上了音箱、話筒。慢慢地,通道就固定了下來。
通道內外的互動形式也慢慢轉變。一開始,是由少量記者代表進入秩序線拉部長;後來又改為記者統一站秩序線外,由現場工作人員請部長。
2014年的一場部長通道上,工作人員在拉到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後向現場記者分享心得:“一會兒可能還有別的部長,我們工作人員就在後麵,你們看到了我們去喊。同時我們在門口也在識別,看到就直接拉過來。王局長今天來的早,沒有人,被我們直接給按住了,他也特別高興。”
當時的人大新聞組工作人員魏興在接受中國之聲記者采訪時表示,他們希望能把“部長通道”打造成一個品牌:“十八大以後越來越多的部長,越來越願意主動到台前,這跟咱們媒體大力的宣傳倡導和希望都分不開,這是我們雙方的努力。我們也會想辦法,讓更多的部長願意主動站到台前來。”
通道全覆蓋“讓屋裏屋外的空氣能自由流通”
如今看來,這一品牌早已深入人心。昨天下午,本次兩會的第二場“部長通道”開啟,工信部部長苗圩、交通部部長李小鵬等6位部長走到話筒前,回應熱點話題。監察部部長楊曉渡表示,國家監察委員會將和中央紀委合署辦公,直接向黨中央報告工作,受黨中央領導、監督;還要向全國人大報告工作,向全國人大負責:“過去有一個大的空白地帶,就是對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,這個監督沒有跟上。那麽通過這次國家監察法的設立,我們將對這個空白地段,運用監察法的授權進行監督、調查和處置。”
從兩會“部長通道”、黨代會“黨代表通道”,到兩會“代表委員通道”,每一條都連接著莊嚴肅穆的會場和社會公眾的期望。
現場一位有多年兩會采訪經曆的記者告訴中國之聲:“在大會之前,通過通道的形式讓大家更多的聽到代表的心聲,是非常好的一件事。好像是打開一扇窗一樣,屋裏屋外的空氣能夠自由地流通。也體現出全國人大、全國兩會非常開放的會風。我覺得是,對我們無論是新聞采訪,還是關注兩會的老百姓來說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。”
記者:王顏欣、孫瑩、潘毅、陳鴻燕、柴華
(題圖來自網絡)
點擊進入專題
責任編輯:張岩
"